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本期阅读在线投稿往期阅读联系我们

本期阅读

> 本期期刊 
可见的隐匿:艾略特《荒原》生死意象中的轮回、警示与救赎 延边大学 林攀龙 洪雪花
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25年10月23日 发布者:

摘要:托马斯·艾略特的诗歌《荒原》以意象庞杂、典故玄妙而闻名遐迩。这一现代主义开山之作诉诸自然景物、神话传说、宗教故事等“客观对应物”,构筑了纷繁芜杂、蕴含丰盈的生死意象,编织了由生到死、由死到生的驳杂图景,阐发了诗人“生即是死,死即是生”的哲学反思。艾诗创作一以贯之的 “客观对应物” 理论,与发端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吻合,隐喻认知模式为挖掘诗歌意象的深厚蕴含提供了新的阐释路径。甄别并进一步发掘《荒原》中生死意象的隐喻内涵,能够剖释全诗命运轮回的叙事架构,明示潜隐于驳杂交错的生死意象中攸关生死的警示意义,并阐发诗人对东方佛陀与西方耶稣宗教救赎的强烈吁求。

关键词:荒原;生死意象;命运轮回;警示意义;宗教救赎


上一篇: 电话谈话中安慰行为的序列结构研究——基于情感、知识的二维分析 清华大学 李国辉

下一篇: 与所有地球生命建立“亲缘关系”:论乔伊斯小说《尤利西斯》的后人类情怀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仇小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