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



5
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本期阅读在线投稿往期阅读联系我们

往期阅读

> 2030年度 
> 2029年度 
> 2028年度 
> 2027年度 
> 2026年度 
> 2025年度 
> 2024年度 
> 2023年度 
> 2022年度 
> 2021年度 
> 2020年度 
> 2019年度 
> 2018年度 
> 2017年度 
> 2016年度 
> 2015年度 
> 2014年度 
> 2013年度 
“让/教/给”句使动义和被动义杂糅的形成和判定 上海理工大学 何玲
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19年11月27日 发布者:

摘要:本文首先提出“让/教/给”句使动义和被动义的杂糅现象,然后结合前人对其他语言中这一杂糅现象的理论,验证这些理论对汉语相关现象的解释力。在发现前人理论分析汉语时的不足之后,本文试图对前人的理论做一些修订,以期完整细致地呈现该现象的形成原因。本文还就如何从下至上地判定使动义和被动义,给出了具体方法及步骤。最后提出了研究次要蒙受结构(SAC)对该现象解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并提及了该现象的跨语言特点。

关键词:“让/教/给”;使动义;被动义;杂糅;形成和判定






上一篇: 图形—背景转换与主题的突显和升华——《希腊古瓮颂》的认知诗学分析 宁夏大学 马菊玲 商海萍

下一篇: 层级性与汉语“双主句”、及物句的最简句法研究——基于广义非宾格假设对“大象鼻子长”等句式的再分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马志刚